權衡香港雙普選

陳增濤

  中國十二屆人大剛落幕,習近平和李克強在全無意外的情況下高票當選為國家主席和國務院總理。具中國特色的人大,有三大特色。其一,雖然根據規定,“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由人民用普選方法產生之”,但在執行中卻考慮了中國的特殊情況,民主政治發展需要有一定的時間,全國人大代表依然由相應省級人大間接選舉產生,而至今只有縣鄉級的人大代表實行直接選舉。其二,人大休會時由人大常委會履行職務,實際上常委才有一定的政治影響力。其三,在人大的差額選舉之前,有篩選機制。香港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對二零一七年“真”雙普選,就是針對立法會和特首選舉不再跟隨國內現行執行的暫時選舉實況,跟隨歐美民主制度的一人一票直接選舉,和降低門檻儘量避免因通過篩選而人為的歧視不同政見人士的參選。

  根據“基本法”第45條,“行政長官在當地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而規定,最終達至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的目標。”在香港經過2003年七一大遊行反對23條立法,啟動了香港社會對於爭取2007年普選特首和2008年普選所有立法會議席的訴求,人大常委于2004年四月“釋法”,否定了2007年2008年雙普選的可能性。2007年底人大常委通過了“關於香港2012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及普選問題”同意香港將在2017年可以普選產生行政長官,2020年可以普選立法會的決定。故今天香港社會有要求早日向社會各界諮詢雙普選的聲音,是合法合理的願望。很可能溫家寶政府有意把處理這個有點棘手的香港雙普選留給現在剛上任的李克強國務院,也不是說不是一個合理的做法。如果一直沒有得到香港媒體好感的梁振英政府懂得稍為表示需等待中央新班子上任,然後會儘快的商談2004年人大常委有關普選的決議,就不會把社會本來對他有敵意的不同聲音匯合到一起要“佔領中環”,跟擁有一切行政資源的港府對抗。可說又是梁振英政府自尋苦吃的又一次表演,使人覺得哭笑不得,只能歎香港沒有運氣。

  在大英帝國統治的一個半世紀,香港從來沒有過選舉的權利,也沒有任何發自民間對民主制度的要求。在一個以自由市場經濟為主導言論相當自由的殖民地,生活環境遠遠超越閉關自守和沒有經濟活力的神州大地。世事之神奇多出乎意料,鄧小平的開放改革為文革後一片哀鴻的中國政經生態敞開了視野和發展大門,入世的十年中國經濟騰飛累積了巨額外匯。一代的中國老百姓雖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剛上任的中南海班子比任何前任執政者更有對政權的自信,也改變了中南海在當權者的位子卻依然在野黨的心態。在一片“中國崛起”的大鑼大鼓聲音中大有和自豪永遠把握道德制高點的美國平起平坐。 美國你來一個重返亞太的合縱, 難道中美兩大國不可以來一個連橫,正如鳳凰衛視說的?這可能只是中國傳統書生式的幻想在作祟吧。

  中南海的新班子是否光是想治理這塊自由言論令當政者難堪的只有彈丸之地的香港,而忽略了把香港提升到一個將來中美博弈中頂層大戰略的層面呢?那麼一個繁榮具有金融動力的香港,就是說將來普選出來的特首並非十分“聽話”使中南海傳統統治思維難以接受?但將來中美全方位的無論經濟也好意識形態也好軍事也好都有可能會無可避免的出現令人難以預測的衝突,而香港相對的民主政制發展很有可能成為中華民族夢想的自鴉片戰爭以來民族自尊掃地後真真正正的崛起中產生積極的效用。根據香港基本法,特首需要中央政府的任命,而處理對外事務需中央政府的授權,就是說特首即使通過歐美式的普選產生,他的影響力依然是地區性的和受到中南海的制約,並不可能對抗中央造成山頭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