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衛視,可以說是香港的奇葩。首先,香港有它自己的本地電視臺,當然以廣東話為語言。無論是翡翠台也好,亞視也好,節目的都重點以傳統的香港市井話題或連續劇為經,炒股票和炒樓市為緯,對於國家大事或世界政經動態,都是圍繞著此經緯輕描淡寫而轉。因而,無論電視新聞,或財經點評,一碰上談論國家大事或世界政經動態,總會猶如蜻蜓點水。當香港已經處於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一代正在逐漸消失的階段,而第二代生存在父輩的雙目之下墨守成規,難以跳出前一輩所建立下來的傳統。可能只有第三代,這些大部分留學英美的青年,氣焰正盛,磨刀霍霍的闖進經濟權力俱樂部的時候,香港固有的僵化的市井文化才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吧?鳳凰衛視,可別理它是大陸的資金或臺灣的時事評論員,用普通話廣播也好廣東話也好,卻可能為香港帶來它作為一個中西財經,文化政治互相衝擊互相融合的大都會所應有的國際視野的傳媒。
無論你同不同意鳳凰衛視石評大財經的觀點,你也會同意石評大財經主持人石齊平先生的分析水準, 除了難得的四平八穩之外,最難得的是角度寬闊,不由於英美的傳統,而對於歐洲大陸的經濟理論也多詮釋。是香港難得的有水準的政經時事評論節目。不過,最近看到的一兩期,論點中心似乎有向以肯定中國的成就,而更有意避開中國經濟可能遭遇到增長困境的味道。最近一期談的是中國崛起的無可置疑和中國的重返世界作為分析的重點。
我自己的看法是:以中國國內總產值(GDP)為標準的話,中國先後超越了德國,然後日本, 成為美國之後世界經濟實力第二。德國人口是八千萬,日本是一個億。 如果以個人(per capita)國內總產值來計算的話, 其實中國的個人經濟實力只有德國或日本的十分之一而已,而近年來的通貨膨脹可能已經讓中國的物價追上了德日, 超過了美國。故對於中國人個人來說,中國人根本還沒有崛起。但是,中國的主流經濟產業, 包括一切銀行和金融業,都控制在國有企業的手中,擁有市場的壟斷權力,而中央政府手中緊握三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從資金和資產的集中性來看,中國政府能夠動用來干預經濟的能力遠遠高於歐美國家。如果從這個觀點來界定中國是否崛起,是毫無疑問的。如果從西方經濟歷史學家在分析西方在中世紀也就是五百年前西方崛起的因素(見博客“中國崛起之踵”):技術創新,競爭經濟和法治政體的話,中國除了在航太和深海技術有相當的突破之外,中國經濟在這十年來可說是國企的壟斷越來越厲害,政改更是被鎖進了保險箱恐怕沒有突發的事件是一下子不會和中國老百姓見面的。當然我們可以不同意西方對於崛起的因素的分析,但四方的分析值得參考。
至於中國重返世界這個話題,也值得我們細看。當今的世界是一個互動(interactive)的世界。如果把中國的歷史放在整個世界歷史來看的話, 我更傾向於說中國一直都把自己看作世界的中心。無可反駁,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從耶穌開始一直到十八世紀都是世界名列前茅的。在一個世界貿易依然是局限於絲綢和香料的世界,中國就是世界的中心。這也是為何中國不同時代王朝從來不屬於這個世界而是世界屬於中國不同時代的王朝。在今天互動的世界,中國似乎依然需要學習如何成為世界的一部分, 也就是說不是重返這個世界。
有一天中國學會以平常心對待其他國家,該開戰的開戰好像對菲律賓和越南,不再把崛起兩個字掛在口頭,如果競爭經濟體制是好那就動手粉碎可惡的壟斷國企, 那中國就真有了自信,站起來了。鄧小平之後還要等多少代?
|